新闻媒体

【国庆综述】祝愿祖国永远青春

  • 分类:中冶动态
  • 作者:
  • 来源:中冶集团
  • 发布时间:2019-09-2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国庆综述】祝愿祖国永远青春

【概要描述】

  • 分类:中冶动态
  • 作者:
  • 来源:中冶集团
  • 发布时间:2019-09-27
  • 访问量:
详情

    傲立五洲,风雨长追中国梦;奋飞七秩,沧桑未改少年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面貌,更是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在新时代的阳光照耀下,古老而又年轻的共和国脚步越来越轻盈豪迈,处处散发着青春的光彩与蓬勃的生机。

  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共和国长子,从诞生之日起,中冶人就以钢铁强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不管是在经济建设主战场,还是在抗震抢险第一线;不管是在科技创新最前沿,还是在民生改善服务端,中冶集团始终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和家国情怀,诠释着中央企业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日出东方,光照史册;强国之梦,始于钢铁。钢铁是工业的骨骼,是国家发展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国家“一五”计划明确提出以钢铁和机器制造工业为中心建设鞍山、武汉、包头三个区域,初步形成我国工业建设的新框架与大致合理的布局。面对百废待兴的钢铁事业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打破不可能是中冶人的有力回应。从1952年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三大工程”建设,到1955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基地”武钢1号高炉建设,再到1957年“草原钢城”包钢1号高炉建设,中冶人用自己的钢筋铁骨打造了鞍钢、武钢、包钢三大钢铁基地“三足鼎立”之势,勾勒出“三皇五帝十八罗汉”新中国钢铁工业布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斗转星移,大潮迭起;奔赴三线,备战备荒。三线建设是1964年由毛主席和党中央决策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在国家迫切需求面前,中冶人以“使命必达”的决心建设相继完成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明珠”成都无缝钢管厂、“象牙微雕”攀枝花钢铁基地、“我国首位特大型硫化铜镍矿”金川镍矿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在长达15年、横贯“三五”、“四五”、“五五”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中国冶金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和“支边光荣”的时代感召下,打起背包,告别亲人,远涉千里,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荒凉贫瘠的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建起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他们用自己宝贵的年华浇灌出的奉献精神,在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发展关头,改革者胜。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启了中国踏上辽阔壮美新征程的历史新纪元。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中冶集团始终与共和国发展同步。从1978年12月打下“宝钢第一桩”拉开中国钢铁工业崛起的大幕,到1981年10月建设深圳国际商业大厦并在过程中创造“五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1981年12月巧立“亚洲桅杆”建设龟山电视塔,到1982年初拼接起国内首例预制梁工程广珠公路;从实行百元产值包干打破建设业“大锅饭”第一锤,到1987年“鲁布革”革命开启中国建筑业管理新模式,中冶人始终高擎改革创新的大旗,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激发第一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人间奇迹,为共和国改革开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心不改,使命催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中国逐渐步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冶集团2012年“9·5”会议以来的改革历程,正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历程的生动体现。以此为标志,中冶集团全面开启了企业改革脱困、奋力自救的发展大幕,坚定地迈出了“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的矫健步伐。湛江钢铁、广东韶钢、越南河静钢铁、马来关丹钢铁等一系列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经典冶金工程从中冶人手中诞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新的标杆;珠海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北京雁栖湖会展中心、深圳大运城、珠海十字门会展中心、上海世博会场馆、雄安新区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雄安新区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及环境监测项目等一批基本建设领域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展示了中冶集团强大的综合实力,锻造成为了国家基本建设的主导力量;上海迪士尼、北京通州环球影城、西安地下综合管廊、冬奥会雪车雪橇中心、曹妃甸高镍三元前驱体项目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项目,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全面展示了当前国企改革的巨大成就和国企发展的坚实步伐。

  星河璀璨,梦想腾飞;科技续航,突破掣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中冶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引擎与新动能。1964年10月,由中国一冶建设完成的马鞍山车轮轮箍厂,与大庆油田投产、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和原子弹爆炸一起,成为当年我国工业和国防建设的四大成就。1978年12月,由中冶南方引进的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国系统引进国外钢铁技术的先河,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走向现代化的开端。1985年9月,中冶长天自主设计的宝钢二期烧结工程打破国外掣肘,改变了我国烧结技术落后的现状。与此同时,上海宝冶万米酸洗技术打破德国技术壁垒,赢得了世界范围内专家学者的一致盛赞。2005年12月,中国首条完全依靠自主研发技术、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建设的多晶硅生产线在中国恩菲顺利投产,这意味着我国终于掌握了多晶硅规模化生产技术,扭转了对外依赖的困局。2018年底,由中冶焦耐牵头完成的“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充分体现了中冶集团建设世界一流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强大实力。

  多难兴邦,玉汝以成;抗震抢险,心系百姓。在东方大地上,中华民族历经风雨生生不息,勤劳自强,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但同时各种灾难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历久弥坚形成了中华民族坚强、刚毅的精神品质。不管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还是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再到2010年玉树7.1级大地震、2013年雅安7.0级大地震,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中冶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身影。中国二十二冶干部职工在唐山大地震后22天完成了唐钢第一炼钢厂复产抢建的任务,为震后唐钢炼出了第一炉“志气钢”;中国五冶为了西气东输通上气,团结协作打造出全球顶尖油气管道生产线,彻底改变了国外技术专家的傲慢与偏见;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冶人凭借“震不垮”的实力,肩负起重建工程中最重要的总装厂房和控制棒驱动机构厂房以及东汽大道等的建设任务,荣获了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鲁班奖”;2018年6月,思山岭铁矿爆炸后,中国华冶紧急驰援千米竖井,成为冲锋在前的救援第一突击队……

  春风化雨,枝叶关情;脱贫攻坚,同心圆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中冶集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并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为己任,坚决执行党中央相关扶贫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冶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中冶交通承建的广西马梧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为桂林至梧州实现全程高速打通最后一关,对于改善广西区域交通条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11月,中冶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签订战略合作性协议,先后承建了内蒙多条高速公路项目,向全社会展现了“中冶速度”、“中冶品质”;2018年12月31日,历经2年多的艰苦建设,中冶集团历史投资最大、贵州首批三条PPP模式高速公路——三荔、三施、紫望高速共计127公里路段提前1年建成,成功打通了贵州省“三州六县”脱贫致富通道;2018年12月,中冶交通正式开启了云南芒梁高速公路建设征程,项目建成后,环州高速将贯通并成网,州府芒市至各偏远县市将实现1小时内到达。

  风雨兼程,大国崛起;带路共建,民心相通。作为21世纪的“凿空之旅”,“一带一路”从蓝图到实践,从愿景到现实,开辟了全球合作共赢的新天地,成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塑造共享21世纪的重要实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中冶集团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紧紧围绕国家对外政策、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重点布局双多边合作、互联互通及“一带一路”涉及的区域市场,实现了海外市场的大突破、大提升、大跨越。中冶铜锌17年驻扎巴基斯坦戈壁腹地,打造出中巴经济合作的典范——山达克项目,对推动巴基斯坦有色工业发展以及俾路支省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冶建研院历时18个月建设完成的新加坡环球影城,创造了世界A级主题公园建设史上的奇迹;中冶集团设计建设的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基地与马来西亚关丹350万吨钢铁基地,在国际上成功打响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金字招牌,为中冶集团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冶国际斯里兰卡高速公路项目、中冶海外印尼塔岛项目、中国三冶马来西亚W酒店项目、中国华冶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项目、上海宝冶柬埔寨吴哥国际机场项目等一系列海外重大项目,为带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十年风华正茂,九万里风鹏正举。回首70年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正因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我们不断创造发展的新成就;正因激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迎来了走向复兴的万千气象。今天,我们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更是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推动“美好中冶”高技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力建设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024-81355788 / 81355777 传真:024-24801014 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白塔三街300号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00045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投诉电话:024-81355919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