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品味历史忆传承,展望未来踏征程(二)

  • 分类:新闻媒体
  • 作者:沈晓倩
  • 来源:党群工作部
  • 发布时间:2021-11-0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品味历史忆传承,展望未来踏征程(二)

【概要描述】

  • 分类:新闻媒体
  • 作者:沈晓倩
  • 来源:党群工作部
  • 发布时间:2021-11-05
  • 访问量:
详情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沈勘”)始建于1956年。走过六十五个春秋,源于重工业部勘察总公司沈阳分公司的中冶沈勘,自成立之初,便以共和国冶金建设先驱者的雄姿担负起工业强国的深沉使命,回望这六十五载的风雨兼程,中冶沈勘与时间同行,与时代同步谱写了报国之华章,回首这六十五年征途漫漫,中冶沈勘人百折不挠,奋进昂扬铸就了强企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聚焦一代代中冶沈勘人,在回味一代代中冶沈勘人自己的“长征”的同时,品味中冶沈勘六十五年来的历史与传承,捕捉中冶沈勘企业精神的内涵和精髓……
 

鉴初心峥嵘岁月篇----铸造敬业之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冶沈勘建院之初,一批批青年来到这里,扎根这里,现在他们已经从有志青年变成了耄耋老人,但是谈起当年在中冶沈勘工作生活的日子,他们饱含深情,感慨万千,中冶沈勘一路走来的历史长卷中,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和奋斗过的日日夜夜。

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老一辈中冶沈勘人,与他们一同回望建业之初的那些峥嵘岁月。

采访人物:顾耀升

中冶沈勘原党委书记

这是今年与顾耀升老人的第三次见面,上次见面是去顾老家取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亲自创作并赠送给公司的画作。再次见到顾老,他依旧像往常一样老早就等在家楼下迎接我们,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顾耀升,1936年2月生,1957年6月参加工作,作为新中国勘察行业的老一辈,先后在当时的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北京勘察总公司、沈阳勘察公司、成都勘察公司担任过要职。

1966年,顾耀升从冶金部北京勘察总公司调入时称沈阳勘察公司的中冶沈勘,从当年的政治办公室主任到党委书记,他在中冶沈勘一干就是25年,在他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中冶沈勘度过的。虽然辗转多个单位,但是对于中冶沈勘,他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里有他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事业,有与他并肩协作的“战友”,有他的青春汗水和无法抹去的回忆。直到今天,中冶沈勘人在提到顾老的时候,都会亲切地称他为“顾书记”。

正式采访开始之前,顾老照例热情地招待我们,一边把桌上的水果往我们手里塞,一边说:“你们来我很高兴,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随时欢迎你们来”。虽然已经退休将近30年了,但是顾老一直心系中冶沈勘的发展,他喜欢与年轻一辈的中冶沈勘人交流,总是温和地向我们询问公司的近况,也喜欢为我们讲述中冶沈勘当年发生过的故事。

“中冶沈勘是1956年建院的,正好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65年间中冶沈勘和新中国一起发展壮大,也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认为现在是中冶沈勘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无论是中冶沈勘的“老战士”,还是“小战士”都会为之动容。”从顾老那被岁月浸染但仍饱含热爱的目光中,我们仿佛打开了记忆的大门,一起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起回看一路走来的中冶沈勘人,一起体会中冶沈勘的精神传承……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冶金钢铁行业一派繁荣景象,到处有工厂要开工,有矿山要开采,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中冶沈勘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58年,还在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任职的顾耀升,在参与海南岛石碌铁矿测绘项目时,第一次与中冶沈勘结缘。当时测绘用的控制点,就是由中冶沈勘提供的,那些控制点位于陡峭的山头,需要先经过一个老虎洞,再借助鸡血藤爬到山上去。顾老回忆起当时情景,依然是记忆犹新。当时蜈蚣和蟒蛇随处可见,中冶沈勘的测绘队员们随身带着解毒药,时而在平均气温40度高温、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中穿行,时而在伸手不见五指、布满蝙蝠粪便蟒蛇出没的平洞中作业。经常需要风餐露宿,队员们的食物经常就会变成深林里各种动物的盘中餐。在顾老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已经无需再多加笔墨渲染,中冶沈勘人南征北战、昼夜兼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可以说,这不仅是中冶沈勘人的精神传统,也是那个时代留给全体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家国情怀,团结协作。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冶沈勘作为当时国内成立较早,综合实力较强的勘察单位,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三线建设”的浪潮中。顾老回忆说:“当时中冶沈勘先后两次调拨主体专业的精兵强将,奔赴当时的西安勘察公司、成都勘察公司支援酒钢和攀钢的建设。可以说,当时的中冶沈勘倾其所有,把最优秀的人才都交给了国家。”在参与“三线建设”的数百万建设者中,从中冶沈勘走出去他们也许是沧海一粟,但是在支援“三线建设”的丰碑上中冶沈勘应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再一次证明,中冶沈勘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由来已久,深入血脉。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冶沈勘成立之初,国家急需建设,但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生产手段也比较落后。顾老回忆说,中冶沈勘刚成立时,钻探手段特别落后,那时候急需从洛阳铲上绑着大锤,一锤一锤的干勘察,平板仪测图这样生产力很低的技术状态下解放出来。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由拉大绳、小型冲击钻进入到汽车钻和联合测图的阶段,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的需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冶沈勘加强了与各个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交流,研究创新理论,积极探索技术提升的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文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测绘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在提升技术的同时中冶沈勘也不忘通过大量引进学生、研究生的方式充实专业人才技术队伍,并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创新推出经济激励政策,提升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业务领域也从勘察专业的一枝独秀发展到测绘、地质、水文、地基、检测等全面发展、百花齐放。那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迎来了“春天”,而中冶沈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做法,与时俱进、坚持创新的精神也让中冶沈勘始终在勘察行业中走在了前列。

开路先锋,不负使命。在采访中,顾老多次提及一起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他说:“勘察这个专业本身就是基本建设的尖兵,开路先锋。职业的使命就需要一支党性强、技术精、作风硬,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们中冶沈勘就是这样的队伍,每当急难险重的任务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是干部挂帅,走在前头,率先垂范,敢为人先。”在对顾老的采访中,王柏林、王吉、孙云茂、朱殿石等一个个耳熟能详,在中冶沈勘发展过程中做出过贡献的名字被提及,而刘芳玉、屈宏飞、王进义等一个个为了新中国的勘察事业奉献了生命的中冶沈勘勘察前辈们更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争做技术尖兵,国之栋梁,勇担开路先锋,不负使命的中冶沈勘精神滋养了中冶沈勘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今天一代代中冶沈勘人的前赴后继,继往开来。

在采访的最后,顾老激动的说,作为中冶沈勘的一名“老战士”,他对中冶沈勘如今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也由衷的尊敬和钦佩创造这样优异成绩的中冶沈勘人,希望中冶沈勘在新征途中,在实现特色发展、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新辉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谱写中冶沈勘更美丽、更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结     语

顾耀升是老一辈中冶沈勘人的缩影和写照。他们积极、乐观、坚毅、果敢,能吃苦,肯拼搏,这也是中冶沈勘精神的缩影。他们用敬业拼搏铸造了中冶沈勘的坚强基石,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担当。“成功必定有我,企兴我必有为”,中冶沈勘特色发展、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长征”路上,中冶沈勘人必将大路越走越宽广,歌声越唱越嘹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024-81355788 / 81355777 传真:024-24801014 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白塔三街300号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000454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投诉电话:024-81355919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